TienChin 项目也是一个前后端分离项目,前后端分离项目如果做成 SPA(单页面)的形式,就必然面临一个首屏加载的问题,因为默认情况下首页文件比较大,可能超过 1 MB,进而带来首页加载很慢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优化,来提高首页的加载速度。,问题的解决,一般来说有这样几种思路:,这些加载方式中,UI 组件按需加载和 gzip 是两种比较常用的方案,另外两种优化方式则要结合具体的项目,看看是否具备相关条件。,所以,本文松哥就先来和大家聊一聊 UI 组件懒加载和 gzip。,不做任何优化,我们一般是在 main.js 中按照如下方式来引入 ElementUI 的:,css 这个不用说,肯定得引入。但是按照上面这种引入方式,除了 css,其他组件全部都引入到项目中了,最新版的 ElementUI 中的组件已经接近 60 个了,但是我们项目中用的组件可能没有这么多,这些最终没用上的组件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在不做任何优化的情况下,我们通过如下命令对项目生成 report.html 用来帮助我们分析包内容:,该命令执行的日志如下(截取了关键部分):,从这段日志中我们可以看到,项目入口文件的大小超出了官方建议的 244KB,而这可能会影响网页的表现。,此时我们把打包后的文件拷贝到 Spring Boot 的 resources/static 目录下,启动后端项目,来看下浏览器的加载情况:,可以看到,最大的 chunk-vendors.11959501.js 文件加载用了 369ms。,同时大家注意到,此时在前端 dist 目录下还有一个文件叫做 report.html,这是生成的打包报告,我们在浏览器打开这个页面,如下:,在这个 html 页面中,通过可视化页面向我们展示了到底是谁把 js 文件撑大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chunk-vendors.11959501.js 文件之所以比较大,是因为它里边的 element-ui.commons.js 这个文件比较大。,实际上,每个模块都可以去想办法优化,但是枪打出头鸟,因为 element-ui.commons.js 实在太大了,我们就先把它给优化了。,优化办法其实很简单,ElementUI 官网也给出了办法,首先我们加载安装 babel-plugin-component:,然后修改 babel.config.js 文件,如下:,配置完成后,再去修改 main.js 文件,将我们需要用到的组件一个一个引入进来:,这里的代码倒是不难,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配置完成后,我们再次执行 vue-cli-service build --report ,查看打包结果:,和前面的日志比较后发现,将 ElementUI 按需引入后,还是有效果的,只是效果不太明显。这个时候我们再来打开 report.html 页面来看下:,可以看到,规模庞大的 element-ui.commons.js 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众小喽啰。相关文件大小也减少了 150kb 左右。,这感觉效果有限。,所以,在前面代码的基础上,我们来通过 gzip 继续压缩。,通过 gzip 来压缩,我们有两种思路。这两种思路和前后端分离的两种不同部署方式有关。,前端编译打包后拷贝到后端,直接部署后端项目即可,前后端分离部署,前端通过 Nginx 来部署(推荐),如果使用第一种方式,前端可以不用做额外工作,还是之前编译后的文件。我们在后端 application.yml 中添加如下配置,开启 gzip 压缩:,配置完成后,重启后端项目,访问项目首页,如下,可以看到文件基本上都被压缩了:,点开一个请求,可以看到 gzip 已经生效了:,Nginx 中配置前端的 gzip 压缩,有两种思路:,2.2.1 Nginx 动态压缩,动态压缩 Vue 还是使用普通的打包编译后的文件,将前端编译打包后的文件拷贝到 Nginx 的 html 目录下,然后访问 nginx:http://192.168.91.129,确保 nginx 运行成功后,接下来对 nginx 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重启 Nginx:,启动成功后,再去访问前端页面,就可以看到压缩效果了。,2.2.2 Nginx 静态压缩,上面的动态压缩有一个问题,就是每次请求响应的时候都要压缩,其实都是相同的文件,总是压缩有点浪费资源。,我们可以提前将文件压缩好,就保存在服务端,需要用的时候直接返回,就会方便很多。,这需要我们首先在前端安装压缩插件:,安装成功之后,接下来在 vue.config.js 中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再次执行打包命令 vue-cli-service build。这次打包完成后,我们可以在 js 目录下看到 .gz 文件,如下:,接下来将文件上传到 Nginx 服务器,然后对 Nginx 重新进行编译打包。想让 Nginx 返回已经压缩好的文件,需要用到 Nginx 中的 http_gzip_static_module 模块,这个模块可以发送以 .gz 作为文件扩展名的预压缩文件,所以我们要对 Nginx 重新进行编译打包:,然后在 Nginx 配置文件中开启 gzip_static,如下:,注意,开启了 gzip_static 后,gzip_types 就失效了,所以也没必要配置这个属性了。,配置完成后,重启 Nginx,再去访问,查看浏览器日志,就会发现 gzip 已经生效了。,「注意:」,静态压缩返回的 gzip 压缩文件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没有 .gz 格式的文件就会自动返回原文件。这是一种和动态压缩不同的响应策略。动态压缩是根据 Nginx 中的配置,超过配置的大小就会自动进行压缩。,好了,这一波操作下来,首屏加载速度提高了 5 倍左右。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