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绝招解决代码重复

网站建设3年前发布
59 0 0

业务同学抱怨业务开发没有技术含量,用不到设计模式、Java 高级特性、OOP,平时写代码都在堆 CRUD,个人成长无从谈起。,其实,我认为不是这样的。设计模式、OOP 是前辈们在大型项目中积累下来的经验,通过这些方法论来改善大型项目的可维护性。反射、注解、泛型等高级特性在框架中大量使用的原因是,框架往往需要以同一套算法来应对不同的数据结构,而这些特性可以帮助减少重复代码,提升项目可维护性。,在我看来,可维护性是大型项目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提升可维护性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减少代码重复。那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就从业务代码中最常见的三个需求展开,聊聊如何使用 Java 中的一些高级特性、设计模式,以及一些工具消除重复代码,才能既优雅又高端。通过今天的学习,也希望改变你对业务代码没有技术含量的看法。,假设要开发一个购物车下单的功能,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不同处理:,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三种类型的购物车业务逻辑,把入参 Map 对象(Key 是商品 ID,Value 是商品数量),转换为出参购物车类型 Cart。,先实现针对普通用户的购物车处理逻辑:,然后实现针对 VIP 用户的购物车逻辑。与普通用户购物车逻辑的不同在于,VIP 用户能享受同类商品多买的折扣。所以,这部分代码只需要额外处理多买折扣部分:,最后是免运费、无折扣的内部用户,同样只是处理商品折扣和运费时的逻辑差异:,对比一下代码量可以发现,三种购物车 70% 的代码是重复的。原因很简单,虽然不同类型用户计算运费和优惠的方式不同,但整个购物车的初始化、统计总价、总运费、总优惠和支付价格的逻辑都是一样的。,推荐个人java学习网站:www.java-family.cn,正如我们开始时提到的,代码重复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漏改或改错。比如,写 VIP 用户购物车的同学发现商品总价计算有 Bug,不应该是把所有 Item 的 price 加在一起,而是应该把所有 Item 的 price*quantity 加在一起。,关注公众号:“码猿技术专栏”,回复关键词“Spring Cloud 进阶”获取阿里内部分享的Spring Cloud Alibaba实战教程!,这时,他可能会只修改 VIP 用户购物车的代码,而忽略了普通用户、内部用户的购物车中,重复的逻辑实现也有相同的 Bug。,有了三个购物车后,我们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使用不同的购物车了。如下代码所示,使用三个 if 实现不同类型用户调用不同购物车的 process 方法:,电商的营销玩法是多样的,以后势必还会有更多用户类型,需要更多的购物车。我们就只能不断增加更多的购物车类,一遍一遍地写重复的购物车逻辑、写更多的 if 逻辑吗?,当然不是,相同的代码应该只在一处出现!,推荐个人java学习网站:www.java-family.cn,如果我们熟记抽象类和抽象方法的定义的话,这时或许就会想到,是否可以把重复的逻辑定义在抽象类中,三个购物车只要分别实现不同的那份逻辑呢?,其实,这个模式就是模板方法模式。我们在父类中实现了购物车处理的流程模板,然后把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留空白也就是留抽象方法定义,让子类去实现其中的逻辑。由于父类的逻辑不完整无法单独工作,因此需要定义为抽象类。,如下代码所示,AbstractCart 抽象类实现了购物车通用的逻辑,额外定义了两个抽象方法让子类去实现。其中,processCouponPrice 方法用于计算商品折扣,processDeliveryPrice 方法用于计算运费。,有了这个抽象类,三个子类的实现就非常简单了。普通用户的购物车 NormalUserCart,实现的是 0 优惠和 10% 运费的逻辑:,VIP 用户的购物车 VipUserCart,直接继承了 NormalUserCart,只需要修改多买优惠策略:,内部用户购物车 InternalUserCart 是最简单的,直接设置 0 运费和 0 折扣即可:,抽象类和三个子类的实现关系图,如下所示:,20230306103425e6ab84930cc28b6a2b80782af75bbd0720903d712,是不是比三个独立的购物车程序简单了很多呢?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如何能避免三个 if 逻辑。,或许你已经注意到了,定义三个购物车子类时,我们在 @Service 注解中对 Bean 进行了命名。既然三个购物车都叫 XXXUserCart,那我们就可以把用户类型字符串拼接 UserCart 构成购物车 Bean 的名称,然后利用 Spring 的 IoC 容器,通过 Bean 的名称直接获取到 AbstractCart,调用其 process 方法即可实现通用。,关注公众号:“码猿技术专栏”,回复关键词“Spring Cloud 进阶”获取阿里内部分享的Spring Cloud Alibaba实战教程!,其实,这就是工厂模式,只不过是借助 Spring 容器实现罢了:,试想, 之后如果有了新的用户类型、新的用户逻辑,是不是完全不用对代码做任何修改,只要新增一个 XXXUserCart 类继承 AbstractCart,实现特殊的优惠和运费处理逻辑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我们就利用工厂模式 + 模板方法模式,不仅消除了重复代码,还避免了修改既有代码的风险。这就是设计模式中的开闭原则:对修改关闭,对扩展开放。,是不是有点兴奋了,业务代码居然也能 OOP 了。我们再看一个三方接口的调用案例,同样也是一个普通的业务逻辑。,假设银行提供了一些 API 接口,对参数的序列化有点特殊,不使用 JSON,而是需要我们把参数依次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大字符串。,字符串类型的参数不满长度部分需要以下划线右填充,也就是字符串内容靠左;,数字类型的参数不满长度部分以 0 左填充,也就是实际数字靠右;,货币类型的表示需要把金额向下舍入 2 位到分,以分为单位,作为数字类型同样进行左填充。,对所有参数做 MD5 操作作为签名(为了方便理解,Demo 中不涉及加盐处理)。,比如,创建用户方法和支付方法的定义是这样的:,20230306103042842bad775f9ce00d792009ae8f73556cf4796e197,代码很容易实现,直接根据接口定义实现填充操作、加签名、请求调用操作即可:,可以看到,这段代码的重复粒度更细:,那应该如何改造这段代码呢?没错,就是要用注解和反射!,使用注解和反射这两个武器,就可以针对银行请求的所有逻辑均使用一套代码实现,不会出现任何重复。,要实现接口逻辑和逻辑实现的剥离,首先需要以 POJO 类(只有属性没有任何业务逻辑的数据类)的方式定义所有的接口参数。比如,下面这个创建用户 API 的参数:,有了接口参数定义,我们就能通过自定义注解为接口和所有参数增加一些元数据。如下所示,我们定义一个接口 API 的注解 BankAPI,包含接口 URL 地址和接口说明:,然后,我们再定义一个自定义注解 @BankAPIField,用于描述接口的每一个字段规范,包含参数的次序、类型和长度三个属性:,接下来,注解就可以发挥威力了。,如下所示,我们定义了 CreateUserAPI 类描述创建用户接口的信息,通过为接口增加 @BankAPI 注解,来补充接口的 URL 和描述等元数据;通过为每一个字段增加 @BankAPIField 注解,来补充参数的顺序、类型和长度等元数据:,另一个 PayAPI 类也是类似的实现:,这 2 个类继承的 AbstractAPI 类是一个空实现,因为这个案例中的接口并没有公共数据可以抽象放到基类。,通过这 2 个类,我们可以在几秒钟内完成和 API 清单表格的核对。理论上,如果我们的核心翻译过程(也就是把注解和接口 API 序列化为请求需要的字符串的过程)没问题,只要注解和表格一致,API 请求的翻译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以上,我们通过注解实现了对 API 参数的描述。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反射如何配合注解实现动态的接口参数组装:,第 3 行代码中,我们从类上获得了 BankAPI 注解,然后拿到其 URL 属性,后续进行远程调用。,第 6~9 行代码,使用 stream 快速实现了获取类中所有带 BankAPIField 注解的字段,并把字段按 order 属性排序,然后设置私有字段反射可访问。,第 12~38 行代码,实现了反射获取注解的值,然后根据 BankAPIField 拿到的参数类型,按照三种标准进行格式化,将所有参数的格式化逻辑集中在了这一处。,第 41~48 行代码,实现了参数加签和请求调用。,可以看到,所有处理参数排序、填充、加签、请求调用的核心逻辑,都汇聚在了 remoteCall 方法中。有了这个核心方法,BankService 中每一个接口的实现就非常简单了,只是参数的组装,然后调用 remoteCall 即可。,其实,许多涉及类结构性的通用处理,都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来减少重复代码。,反射给予了我们在不知晓类结构的时候,按照固定的逻辑处理类的成员;而注解给了我们为这些成员补充元数据的能力,使得我们利用反射实现通用逻辑的时候,可以从外部获得更多我们关心的数据。,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种业务代码中经常出现的代码逻辑,实体之间的转换复制。,对于三层架构的系统,考虑到层之间的解耦隔离以及每一层对数据的不同需求,通常每一层都会有自己的 POJO 作为数据实体。比如,数据访问层的实体一般叫作 DataObject 或 DO,业务逻辑层的实体一般叫作 Domain,表现层的实体一般叫作 Data Transfer Object 或 DTO。,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手动写这些实体之间的赋值代码,同样容易出错。,对于复杂的业务系统,实体有几十甚至几百个属性也很正常。就比如 ComplicatedOrderDTO 这个数据传输对象,描述的是一个订单中的几十个属性。如果我们要把这个 DTO 转换为一个类似的 DO,复制其中大部分的字段,然后把数据入库,势必需要进行很多属性映射赋值操作。就像这样,密密麻麻的代码是不是已经让你头晕了?,如果不是代码中有注释,你能看出其中的诸多问题吗?,如果原始的 DTO 有 100 个字段,我们需要复制 90 个字段到 DO 中,保留 10 个不赋值,最后应该如何校验正确性呢?数数吗?即使数出有 90 行代码,也不一定正确,因为属性可能重复赋值。,有的时候字段命名相近,比如 complainable 和 commentable,容易搞反(第 7 和第 8 行),或者对两个目标字段重复赋值相同的来源字段(比如第 28 行),明明要把 DTO 的值赋值到 DO 中,却在 set 的时候从 DO 自己取值(比如第 20 行),导致赋值无效。,这段代码并不是我随手写出来的,而是一个真实案例。有位同学就像代码中那样把经纬度赋值反了,因为落库的字段实在太多了。这个 Bug 很久都没发现,直到真正用到数据库中的经纬度做计算时,才发现一直以来都存错了。,修改方法很简单,可以使用类似 BeanUtils 这种 Mapping 工具来做 Bean 的转换,copyProperties 方法还允许我们提供需要忽略的属性:,第一种代码重复是,有多个并行的类实现相似的代码逻辑。我们可以考虑提取相同逻辑在父类中实现,差异逻辑通过抽象方法留给子类实现。使用类似的模板方法把相同的流程和逻辑固定成模板,保留差异的同时尽可能避免代码重复。同时,可以使用 Spring 的 IoC 特性注入相应的子类,来避免实例化子类时的大量 if…else 代码。,第二种代码重复是,使用硬编码的方式重复实现相同的数据处理算法。我们可以考虑把规则转换为自定义注解,作为元数据对类或对字段、方法进行描述,然后通过反射动态读取这些元数据、字段或调用方法,实现规则参数和规则定义的分离。也就是说,把变化的部分也就是规则的参数放入注解,规则的定义统一处理。,第三种代码重复是,业务代码中常见的 DO、DTO、VO 转换时大量字段的手动赋值,遇到有上百个属性的复杂类型,非常非常容易出错。我的建议是,不要手动进行赋值,考虑使用 Bean 映射工具进行。此外,还可以考虑采用单元测试对所有字段进行赋值正确性校验。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