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师必备 - DDD之落地实践

网站建设3年前发布
32 0 0

哈喽,大家好,我是指北君。,​今天带大家认识下DDD,一个听起来很垃圾却真的很牛X的设计思想,架构师必备!​,在日常工作中,接手或维护的工程,大多数使用的是三层架构,即controller、service、dao三层,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那么有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呢?今天要讲的DDD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DDD,即领域驱动设计,完美的解决了以上问题:,DDD的概念,在网上很容易找到,这里就不赘述了。,然而网上DDD的文章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是理论知识,介绍的无非就是一些名词:战略设计、战术设计、核心域、支撑域、值对象、实体、聚合...  对我们实际落地却没有太多的帮助,下面介绍下我在SpringBoot中应用DDD的落地方案。,1、代码分层,202303061003232766ccf26332a024f6f63830c88d8749d4e384619,代码分层,2、层级关系及模型传递,20230306100324696387a728ab5276a55395c2df682b99d80c5e391,分层及调用关系,3、分层详细说明,在BaseApi中封装了两个命令执行类queryExecutor和commandExecutor,调用应用层时执行不同的命令即可,无需@Autowired引入不同的服务,@ApiResult加上这个自定义注解后,对返回结果统一封装,@Pagination加上这个自定义注解后,会自动将分页参数存入线程变量,后面查询时也会自动获取分页参数,返回结果统一封装时也会加上分页信息,Qo是查询参数对象,Dto是增删改等命令参数对象,返回对象为Vo,这里要注意,Entity绝对不能暴露到这一层,需要转换为Vo再返回,在这一层中,每个方法几乎就是一行执行命令的语句,一般情况不进行业务逻辑(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咯),增删改命令,很薄的一层,作为一项工作的组织者,几乎没有业务逻辑,调用领域服务和充血对象方法,命令模式,实现自定义Command接口,泛型为返回值,通过属性和构造方法(使用lombok注解)接收参数,一个命令里只有一个execute方法,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的命令类,一个类相当于之前service类中的一个方法,但是这样符合了单一职责原则,通过executor.getRecerver方法获取到领域服务(manager),DTO绝对不下探到领域层中,需要先由DTO转换为Entity(转换方法这里使用的MapStruct,以后再单独细讲),命令模式,继承自定义CommonQry基类(此类也实现了自定义的Command接口,其中引用了QueryDSL的queryFactory类,且封装了分页方法),泛型为返回值,query包中的查询命令与command包中的命令大体相同,唯一区别是query命令理论上直接查询数据库,不调用领域层,由于JPA对于复杂查询不太好用,这里强烈推荐使用QueryDSL(以后再单独细讲),图中是一个简单的使用例子,类较多,代码部分不一一罗列:,由Entity类自动生成数据库表,仅维护Entity类(屏蔽数据库),设计Entity时根据实际业务灵活使用@OneToMany、@OneToOne等注解(聚合根的概念),聚合根不要太大,80%的情况一个聚合根中只包含一个实体(不要过度设计成大聚合根),不要使用贫血模型,而是要面向对象,属于对象的方法要放到对象中,但是对象中不建议引入仓库repository类,需要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写在领域服务manager里,业务逻辑尽量写在领域服务(manager)中,不断提取、抽象不同的方法供应用层调用,适当的使用领域事件,JPA可以在Entity中使用@DomainEvents注解来发送领域事件,通过DDD对业务理解更加透彻,写的代码可以更好的传达客户的业务诉求,能够尽情的编写低耦合的、符合单一职责、开闭等原则、封装、继承、多态的代码,是很身心愉悦的,前期相比传统架构代码量更多,开发人员前期投入更多:,但是,除非是特别简单的功能,对于一个中等复杂的系统,这些前期的付出还是值得的,一张图说明:,20230306100324410a236345facfbf8d016814c3f59f62ff71df289,以上简单介绍了下我对DDD的理解和实践,并通过实际的代码展现了如何在SpringBoot中应用DDD,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