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建成万卡算力资源池-6-京津冀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发布

人工智能1年前发布 admin
30 0 0

5月28日,IT之家报道称,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5月25日在福州圆满闭幕。本次峰会共计对接签署了421个数字经济项目,总投资额达2030亿元。峰会上还发布了一系列数字新技术和新产品,并签署了一批重要的数字经济项目,同时成功举办了13个关于数字经济、数据要素以及数据资产化的分论坛。

月底建成万卡算力资源池-6-京津冀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发布

在“京质领航,智启新篇”分论坛上,中国电信京津冀智算中心发布了超大规模算力集群,而北京电信也表示将于今年6月底建成京津冀万卡算力资源池。市通信管理局党组成员朱春霞指出,该局正在推动算力产业生态的新活力,协调北京及环京地区的算力均衡发展,促进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并推动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建设,以建立活跃的高新产业生态。各头部企业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围绕算力互联互通的数据要素流通、数据创新型应用以及新型消费产业等领域的集聚落地。

月底建成万卡算力资源池-6-京津冀超大规模算力集群发布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认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他表示,中国电信将专注攻关异构云调度、智算网络、云网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为算力资源的高质量供给持续提供创新方案。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网络领域,中国电信将持续攻关通用大型模型和量子计算云平台,加快6G网络架构与标准研究,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是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发布的。报告显示,到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将保持稳健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将占GDP比重的10%。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也日益活跃,到2023年,数据生产总量将达到32.85ZB,同比增长22.44%。数字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提速,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70EFLOPS(即每秒7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增速超过70%。专家指出,随着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和能力的快速发展和提升,大量科技成果将找到现实应用场景,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


市场收入超1500亿,全国8个算力枢纽定“十四五”目标

“东数西算”工程启动以来,全国8个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施工加速。

第一财经梳理各地公开信息发现,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覆盖省份已陆续发布“十四五”通信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数据中心机架的建设目标、电能利用效率(PUE)等指标。

各地“十四五”算力目标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去年5月发布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了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的定位。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节点,重点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

近日,上海发布《新型数据中心“算力浦江”行动计划(2022-2024年)》。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年,数据中心算力供给呈现以超算算力与智算算力等高性能算力为主的多元算力协同体系,总算力超过15EFLOPS(每秒浮点运算次数百亿亿次),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35%。

此前发布的《上海市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机架可用规模2025年预期值在28万架,2020年,这一数值为11万架。

江苏的通信业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统筹大型超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布局,推进边缘数据中心建设,江苏数据中心机架数达到70万架,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提供数据中枢和算力载体,并提升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

另据《江苏省新型数据中心统筹发展实施意见》,2025年底,江苏新型数据中心占比进一步提升,算力算效水平显著提高,网络质量明显优化,能效水平稳步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逐步提高,基本形成“双核三区四基地”发展布局体系和算力体系完备、产业发展领先、资源利用高效、绿色技术普及的发展格局,对数字经济形成有力支撑。

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显示,全省已建在建数据中心193个,总机架数量约17.3万架,已建大型以上数据中心20个,新一轮大型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正在启动,全省数据中心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浙江的目标,是2025年建成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具备45万+个机架的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新建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效率)值不高于1.4。

安徽省则提出“十四五”积极承接长三角发达地区数据中心产业转移。重点推进安徽电信大数据产业园、安徽移动合肥数据中心、安徽联通长三角(合肥)数字科技中心、华云信创云数据中心等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投产进度,加快国家中部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中国广电安徽融媒云数据中心和国家文化大数据长三角分中心等国家级数据中心落地建设。

不过,从供给来看,现在我国数据中心80%在东部,西部大概只有20%,而数据中心的耗电量约占全国总耗电量的2%。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数据中心高质量发展工程专栏提出,统筹数据中心区域布局、推进数据中心与网络融合发展、持续提高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水平、开展数据中心质量和云计算设施发展监测。比如,鼓励在一线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热数据聚集区,在能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灾害少的地区建设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吸引冷数据聚集,推动数据集聚区之间资源共享调度,提升数据中心利用水平。

随着网络质量的优化,中西部将不再仅是进行冷存储,数据中心聚集区也将承载更多的应用。内蒙古、贵州等地推出了电力、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帮助数据中心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数据中心建设规模不断增长。

8个枢纽节点中,位于西部的贵州枢纽提出,“十四五”期末争取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100万架。与全国大数据中心集群间和关键城市间的数据中心高速直连性能大幅提升,实现网络资源与云计算资源高效协同发展。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使大量的数据中心建立在西部,就能够提高对西部光伏、风电这些绿色能源的使用,如果由20%的比例提高到80%,就能够在2025年这个节点减少1.6个北京市的碳排放总量。

全球市场规模约700亿美元

世界主要国家均在积极引导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显示,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机架规模稳步增长,按照标准机架2.5kW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规模达到520万架,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0%。其中,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增长更为迅速,按照标准机架2.5kW统计,机架规模420万架,占比达到80%。

在数据中心市场收入方面,2021年全球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超过678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9.8%。预计2022年市场收入将达到746亿美元,增速总体保持平稳。受新基建、数字化转型等国家政策促进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的驱动,我国数据中心业务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收入达到1500亿元左右,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69%,随着我国各地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将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预计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收入超过1900亿元。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东数西算每年能带动投资大概4000亿元;同时,对于西部的产业来说,数据中心这些算力设施建设之后,会带来相关的IT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负责人就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答记者问时表示,随着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持续渗透,全社会对算力需求仍十分迫切,预计每年仍将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如果想实时了解更多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