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跨境电商一季度进出口额超-规模创同期新高-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95%

根据央视报道,最新数据显示深圳今年一季度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1100亿元,同比增幅超95%,规模创同期新高,撑起广东省半壁江山,而且占到全国(5776亿元)19%。在龙岗坂田,聚集跨境电商企业多达1万家;而宝安区福永街道,2023年还只有3800多家物流企业,目前已增长至4300多家。

IT之家查询深圳海关发布数据,今年前4个月深圳市累计进出口1.41万亿元,同比增长31.8%。其中,出口8933.2亿元,同比增长33.9%;进口5172.6亿元,同比增长28.4%。深圳市前4个月的进出口总额和增速、出口额和增速,以及进口额和增速,均居全国外贸出口十强城市第一位。一季度进出口增长28.8%,总额10年来同期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今年4月份,深圳市进出口进一步加速,增速达40.4%。其中出口2510.2亿元同比增长51%;进口1394.8亿元,同比增长24.6%。

深圳跨境电商一季度进出口额超-规模创同期新高-1100-亿元-同比增长超-95%

深圳市政府近日还发布了《深圳市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办法》,从推动重点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斈,更大力度推进深圳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庞大的什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庞大的国内需求,消费市场,和进出口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消费市场是指消费品 (包括劳务) 的交换领域或场所。

是消费品的供应和需求关系的总和。

进出口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形成进出口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的出现;二是国家的形成。

扩展资料:2015年以来,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仍在继续,总体复苏乏力,前景仍不明朗。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外贸质量效益有所改善。

发展进入新常态,据海关统计,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值17.8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降7.9%。

其中,出口10.24万亿元,下降1.8%;进口7.63万亿元,下降15.1%;贸易顺差2.61万亿元,扩大82.1%。

进出口增速有所回落,但外贸质量效益有所改善。

商务部2017年7月4日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5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2%。

其中,出口5679.4亿元,增长4.6%;进口.9亿元,增长11.5%;逆差6887.5亿元。

如何理解货币政策

一、背景分析 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

CPI指数从今年1月份的2.2%,累月增长到11月份的6.9%,创了1996年以来的新高,其中食品价格涨幅达到18.2%;PPI指数11月份涨幅为4.6%,作为先行指标,未来向CPI的传导压力进一步增大。

贸易顺差过大。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达到.3亿美元,同比增长 23.5%,其中出口8781.3亿美元,同比增长27.1%,贸易顺差仍达1855.4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1774.8亿美元的规模,11月份贸易顺差为262.8亿美元,增长14.7%,预计今年全年的贸易顺差总额将在2500亿美元左右。

固定投资和信贷投放增长过快。

今年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26.9%,而前三季度的增速为25.7%,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亿元,占据了2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高达31.4%,远高于固定资产投资速度;1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9.98万亿元,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年末高1.51个百分点;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12万亿元,同比增长17.03%,增幅比上年末高1.93个百分点。

人民币升值加快步伐。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导致国际投机资本即热钱不断涌入,使得流动性过剩更为严重,这些资金大部分流向了国内的股市和房市,助推了股市和房市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使得以人民币标价的资产不断升值,为国内股市、房市和商品市场的上涨推波助澜。

二、主要措施 从紧的货币政策要实现的目标是缩紧银根,能够采取的措施包括加息、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上抛售国债或发行央行票据、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政策措施和窗口指导等等。

提高利率是最为常见的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手段。

从2006年至2007年,央行已经5次调高存贷款利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由2.52%调高至3.6%,一年期贷款利率由6.12%调高至7.02%。

即使连续调高利率和降低利息所得税(由20%调减为5%),但由于当前较高的物价上涨幅度,使得中国1年期存款的实际利率依然为负,为以后的加息提供了现实基础。

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非常猛烈的货币政策,一般是不会频繁动用的,因为它直接降低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

但是为了对冲贸易顺差和热钱流入带来的流动性过剩,央行在短期内连续10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将比率从9%提高到14.5%,这在世界范围内看都是罕见的。

公开市场上抛售国债和中央银行票据是较好的收缩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

今年财政部发行了1.55万亿特别国债,配合央行收缩流动性,目前央行已经掌握其中的1.35万亿特别国债。

作为短期公开市场操作工具的中央银行票据,日益成为调控货币供应量的灵活有效的工具。

对商业银行信贷的政策措施和窗口指导是带有一定行政色彩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通常都比较有效。

例如,11月份当月人民币贷款仅增加了874亿元,同比少增1062亿元,一般认为正是央行窗口指导的结果。

央行和银监会正在逐步出台的房贷新政,例如提高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都是有效的货币政策手段。

银行上调下调利率对企业及个人有什么影响?对经济哟什么影响?

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可能对经济增长、企业投资、家庭消费、进出口等产生以下影响: 提高贷款利率可防止经济增长过热。

我国经济自2002年开始加速增长。

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使货币供给减少,从而使投资、消费减少,最终造成总产出的减少,有利于避免加速的增长演变为经济过热。

首次下调活期存款名义利率,原因在于企业存款、居民储蓄中活期存款所占比重过高,为抑制流动性过剩,下调活期存款利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活期存款。

提高贷款利率对家庭消费将产生一定影响。

2001年以后消费需求趋旺,2001年-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10.1%,8.8%,9.1%,13.3%,12.8%,13.7%,2007年预计增长12.5%左右。

主要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以买房装修、买车为消费热点。

这方面的消费需求过于旺盛既较强地推动了重化工业和房地产投资的发展,也可能对稳定房地产市场,对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升息会使贷款买车买房的成本增加,也会使储蓄、债券等收益增加,从而减少消费支出,以引导消费需求适度、稳定增长。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不变。

上年结转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由2.88%提高到3.33%,上调0.45个百分点,目的在于缩小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差距,抵消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因负利率造成的缩水。

此项举措意在体现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民有所居。

但应看到,因实际利率为负,且当年归集的个人住房公积金存款利率又下调0.09个百分点,因而,此项举措无疑于杯水车薪。

上调贷款基准利率会影响投资。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指出,1月-11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达26.6%,增幅仍然偏高;在建规模仍然过大。

初步测算,全年在建项目投资规模32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万多亿元;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

1月-10月,各地城镇投资同比增加2.13万个。

特别是导致投资增长过快的体制机制问题仍然没有根本解决,投资反弹仍有可能。

为了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合理控制投资增长,着力调整投资结构,注重提高投资效益,货币政策必须着力遏制过热的投资。

加息将加重企业负担,尤其生产发展资金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的大中企业,利率变动将直接影响其成本和利润。

不过,如果利率上调幅度与通货膨胀率两者之差不大时,对投资量影响不大。

因此,央行虽多次温和地上调利率,并不会造成投资大幅下降和经济衰退。

上调贷款基准利率可预防通货膨胀。

近月CPI一直处于高位,8月-11月分别为6.5%,6.2%,6.5%,6.9%,全年可能达4.5%。

同时,许多价格上涨较快的消费品并未统计到CPI中,物价涨幅被低估。

当然,近期CPI上涨仍属结构性上涨,从构成CPI的八大类商品与服务看,价格上涨的有五大类: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以及居住;下跌的有三大类:衣着、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因此,面对结构性的物价上涨,央行必定采取货币紧缩的措施,防止结构性的物价上涨演化为通货膨胀。

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理论上看利率上调对股市而言并非利好消息,然而,现实似乎并非如此。

从2006年4月28日到2007年12月21日期间,央行共8次上调利率,从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的表现看,股市并未大跌,沪指反而上涨。

在投资渠道过于单一等因素影响下,温和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恐暂时难以影响股民强烈的渴望和巨大的热情。

因此,虽然反复提高利率,但暂时对股市影响不大。

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利润仍取决于存贷利差,升息可能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但若利差太大,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水平,则不利于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创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改善经营状况。

因此,采用不同利息调整组合,利于调整不合理的利率结构,促进商业银行改进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

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是调控工具的有效选择。

目前我国央行运用的调控工具主要有四种:信贷计划、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制度、利率政策。

虽然四者的效果一样,但是利率政策却比其他调控工具更直接、更有成效,能在更短时间抑制通货膨胀和减少“负利率”。

所以,央行今年多次采用利率政策是合理明智的。

总的来说,这几次上调利率利大于弊,是我们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探索工作之一。

但也应看到轮番加息存在的问题,虽然一年六番加息,定期存款实际利率仍然为负;活期存款名义利率首次下调,由0.81%下调到0.72%,下调0.09个百分点。

如果再考虑利息税,居民储蓄损失较为严重。

需要指出的是,轮番上调利率会产生累计效应,上调利率使货币供给减少,从而使投资减少,会直接造成总产出的减少,也会间接增加失业人数。

麻烦采纳,谢谢!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