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温先生在小米汽车交付中心提取一辆全新的小米SU7标准版汽车后出现故障的情况。文章提到,车辆在离开交付中心仅39公里后就出现了无法正常驾驶的问题,车机系统显示警告信息并提示车辆即将关闭,无法换挡。小米汽车方面告知温先生需要将车辆送回工厂进行进一步分析,暂时无法进行维修,同时承诺为温先生退车并承担相关费用损失。
小米汽车厦门市翔安交付中心的工作人员在采访中表示,他们已经注意到此事,对车辆进行检查并未发现问题,暂时不清楚故障原因。他们强调这是个例,可能是系统问题导致车辆故障。对于安全问题,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无法完全避免发生极端情况,但这类事件发生概率极低。他们也保证小米汽车拥有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并承诺未来将更加全面检查车辆销售前。
文章还提到,根据小米官方数据显示,自4月3日正式交付以来,小米汽车在28天内共完成交付7058辆,SU7锁单量达88063辆,其中女性购车占比28%,BBA车主占比29%,苹果用户占比达52.5%。4月29日,小米汽车第10000辆整车正式下线。
新车出故障怎么能退换
新车出现故障,可以要求4S店更换或者退款。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以下简称新三包法),新车三包退换的详细标准如下:一、三包法的有效性。
根据新三包法第十八条规定,汽车三包有效期不得少于2年或者5万公里,质保期不得少于3年或者6万公里里程(以先到者为准),其中有效期和质保期按照购车发票或者提车日期计算;二、7天退货标准。
根据新三包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自三包生效之日起7日内,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三、60天(或3000公里)返回标准。
根据新三包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三包有效期起60日内或者行驶3000公里内(以先到者为准),因质量问题导致转向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车身开裂、燃油泄漏或者动力电池起火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选择更换汽车产品或者退货;四、三包有效期内的退换货标准。
根据新三包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发生下列情况时,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申请退换车:1、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已修理2次,但故障未消除或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2、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因质量问题已更换2次,但仍不能正常使用;3、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传动系统、污染控制装置以及车身同一主要部件因质量问题已更换2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4、质量问题累计返修时间超过30天,或同一质量问题返修次数超过4次;五、下列情况不适用于退货标准。
如果在购车后60天(但超过7天)或3000公里内,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主要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只能选择免费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不能申请退车。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户换车时没有同款车,那么商家需要更换不低于原车配置的车型。
没有合格的车,只能退。
其中,更换、退货必须在消费者提出要求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出具车辆更换或车辆退货证明。
如果新车出现故障,你可以要求4S店进行更换或者退款。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新三包法),新车三包退换的详细标准如下:一、三包法的有效性。
根据新三包法第十八条规定,汽车三包有效期不得少于2年或者5万公里,质保期不得少于3年或者6万公里里程(以先到者为准),其中有效期和质保期按照购车发票或者提车日期计算。
二、7天退货标准。
根据新三包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自三包生效之日起7日内,因质量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或者其主要零部件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选择更换家用汽车产品或者退货。
三、60天(或3000公里)返回标准。
根据新三包法第二十三条规定:自三包有效期起60日内或者行驶3000公里内(以先到者为准),因质量问题导致转向系统故障、制动系统故障、车身开裂、燃油泄漏或者动力电池起火的,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选择更换汽车产品或者退货。
四、三包有效期内的退换货标准。
根据新三包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发生下列情况时,消费者可以凭购车发票和三包凭证申请退换车:1、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已修理2次,但故障未消除或出现新的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的;2、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因质量问题已更换2次,但仍不能正常使用;3、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架系统、传动系统、污染控制装置以及车身同一主要部件因质量问题已更换2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4、质量问题累计返修时间超过30天,或同一质量问题返修次数超过4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用户换车时没有同款车,那么商家需要更换不低于原车配置的车型。
没有合格的车,只能退。
其中,更换、退货必须在消费者提出要求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出具车辆更换或车辆退货证明。
小米SU7定档!驾驶体验、车机操作和价格都曝光了……
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CEO雷军站在发布会讲台上公布了自己的「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小米汽车。
如今,三年之期已到,小米汽车「龙王归来」。雷军在微博宣布,将于3月28日发布小米SU7。
进入2024年后,整个汽车行业更加内卷,降价成了永恒的话题,「电比油低」「油比电低」「电比电低」,一个个口号喊出,一款款产品降价,搭上新能源汽车末班车的小米SU7,能从无数竞品中脱颖而出吗?
智能化仍是最大看点
去年12月28日的技术沟通会上,小米已将SU7的参数配置基本公布。
该车拥有C级车尺寸、0.195Cd风阻、2.78s零百加速、265km/h最高时速、33.3m 100-0km/h制动距离、双电机四驱、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独立悬架、四重制动安全机制、16.1英寸的3K超清屏幕,以及CLTC工况800公里续航与800V高压快充等配置。
纯电动车无需变速箱与发动机,底部大电池也便于设计重量分布,硬件层面各大车企很难拉开差距。新能源汽车大有向数码产品发展的趋势,硬件配置逐渐趋同,要靠系统、软件、生态,以及智驾、智控分出高下,而这正是小米最擅长的领域,也是小米SU7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基于HyperOS的小米智能座舱,设计理念与小米手机、平板等设备统一,桌面应用、字体、图标、动效等都能随意更改和拖动。B站博主发布的小米SU7中控录屏显示,车机系统UI设计风格与小米平板十分相似,底部有应用快捷图标和应用抽屉按钮,操作顺滑流畅。这种统一的设计理念,有助于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更关键的是,目前国内不少车企的产品搭载高通车机芯片,运行基于Android的车机系统,却不选择开放生态,车机芯片的强悍性能成了摆设。
小米SU7则将逐步共享小米平板上的5000多款应用生态,并且支持手机App在车机跨屏流转应用。拥有庞大的平板和手机生态加持,小米SU7的车机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娱乐、学习、办公功能。
另外,小米SU7预留了多个Pin点接口,支持平板拓展,最高支持五屏联动。小米还宣布开放CarIoT生态,携手全球开发者,打造更完美的「人车家全生态」。
B站UP主@汽车闲聊站表示,已轻度体验小米SU7,总结起来小米SU7有以下亮点,第一,底盘非常好,驾驶感出色,并且参数可以调整;第二,智能化很强,小爱同学可以帮忙完成一切所需操作,包括跨平台操作。当然,网上爆料信息不保真,小米SU7真实情况如何,还需要真车上市后才能验证。
智驾方面,SU7搭载小米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基于两颗NVIDIA自动驾驶芯片、高清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硬件,搭配软件算法,可以实现小于0.1米精度障碍物识别能力,以及高速、城区领航辅助驾驶。
较为遗憾的是,当前国内车企普遍在将AI大模型搬到汽车上,小米相关信息曝光较少,手机虽不断加码AI大模型,汽车却没有太多相关信息。
综合来看,小米SU7保证硬件不落后的前提下,以智能、软件、生态为核心竞争力,但该车产品力如何,还要看价格。按照雷军之前的说法,小米SU7成本很高,价格不会特别便宜,小通预测高配版可能在35万元左右,低配版则在25万元左右。
近期网上曝光了一份小米SU7的购置价,高配版价格为元,低配版为元,与小通预测的价格相差不大,但真实度存疑,大概率是假的。
摆在小米面前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初期产能够不够,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订单排期需要多久。华为与老牌车企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汽车,都遭遇了产能问题,小米这种纯粹的造车新势力,交付形势只怕更严峻。
准备好交付了吗?
从立项到首款产品上市,小米只用了三年时间,对于小米汽车部门而言,这三年要做的不仅仅是设计产品,更关键的是建设工厂、安装设备、招募工人,以及建设销售、运输渠道。小米SU7上市在即,从生产到销售,再到售后服务,一系列基础工作,小米都做好了吗?
去年12月26日,雷军表示小米SU7已进入产能爬坡阶段。36氪报道称,2024年3月,小米SU7产能预计在2000辆左右,7月产能可达万辆以上。加上前两个月生产的车辆,到3月底小米SU7备货大约有4000辆,足够首批交付。
汽车交付方面,小米并非传统的直营或经销方案,而是「1+N」模式。「1」为小米自建交付中心,主要负责产品交付,一定程度覆盖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但初期可能只会覆盖国内部分一二线城市。
「N」为代理服务店,负责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包括汽车维修、钣金、喷漆等,交付工作仍由小米直营中心负责。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汽车的展示与销售工作。
选择该方案,原因可能在于小米打算利用经销缓解自身资金压力,又不愿意分出太多蛋糕。新能源汽车时代初期,造车新势力普遍选择直营方案,可产能低于订单时还行,一旦产能高于订单,大量汽车积压在手上,将会对车企造成很大压力。
因此,近几年不少新势力逐渐转为经销模式,要求经销商采购一批汽车,分担车企的资金压力。前段时间有经销商吐槽,小鹏汽车要求他们备货库存。小米依然把交付权牢牢握在手里,只是把销售权分给了经销商,也可能与暂时产量不高,没有太多产品分给经销商有关。未来产品销量逐步提升,小米究竟会收回销售权,还是彻底走经销模式,尚无法确定。
现阶段通过经销商帮忙销售,一来可以利用经销商的影响力,提升订单量,二来也能缓解自身压力,是小米汽车面对行业激烈竞争的最好选择。小米旗下一些占地面积较大的旗舰店,也可能会将汽车引入室内,供米粉体验参观。
尽管小米已为SU7的到来铺好了路,但该车能否从众星云集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脱颖而出,仍要画一个问号。
如何杀出重围?
如果问哪个字最适合形容中国汽车市场,「卷」字称第二,没有字能称第一。
与小米SU7定位相差不大的车型,市场上一抓一大把,如极氪007、智界S7、小鹏P7、蔚来ET5等。相较这些产品,小米SU7硬件层面并没有太多领先优势,唯有「人车家」生态这项大杀器,能够帮助小米占据上风。同为手机厂商跨界造车的华为,旗下品牌问界、智界斩获大量订单,也与生态、智能、智驾优势有很大关系。
在车企的竞争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逐年提升,传统车企依托硬件自研自产,能够显著降低成本,打价格战更有底气。小米作为新入场者,硬件自产率肯定比不了老牌车企,甚至也难以与问界、小鹏等新势力相比,打价格战难免需要采取亏本竞争方案。
幸运的是,国内汽车行业已完成从燃油车到新能源的转变,接下来行业的风向与增长点很可能是从传统汽车到智能汽车、AI汽车转变。手机、互联网行业出身的小米,天然具有优势,我们也从小米SU7上看到了该车在智能生态领域的领先优势。
这个时代,汽车最需要让人看到的就是自研核心竞争力,身为中国互联网营销鼻祖的雷军,也将利用自身的能力,将小米自研技术发散,吸引广大消费者。
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领先全球的同时,也意味着没有石头留给我们摸着过河了。国内车企的每一次技术升级,每一次产品发布,都是对未来行业方向的探索。
小米汽车能否杀出重围,我们无法妄下结论,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了小米汽车的核心竞争力「人车家」生态,以及对智能化的钻研。
至于有些网友担心,小米SU7定价过高,会不会影响销量。小通有两个观点,第一,当初支持小米手机的米粉已经长大,拥有了一定的消费能力,哪怕很少一部分买得起小米SU7,也能为这款车带来庞大的订单。
第二,目前曝出的所有价格信息可能都是烟雾弹,也许雷总会「连夜说服高管」,最终给出一个如同当年小米1一样令消费者、行业「惊喜」的价格。
小米SU7可能拆着卖,“刹车付费”可以将价格打下来
3月12日,雷军终于在微博上为小米汽车“一锤定音”。公布其首款轿车小米SU7将于3月28日正式上市,并公布价格。
在雷军首次辟谣自己的SU7不会卖9.9万、14.9万和19.9万的时候,小米首款电动车的价格就成为了车圈的热点。
在那个时间点,雷军辟谣是对的,因为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堆料严重的SU7不可能卖低价,这跟一穷二白的小米手机时期已经不同了。
但新能源车市场,似乎受到小米汽车的威胁,还是选择整体大幅度降价。几乎将雷军辟谣的价格范围全部填满,留给雷军定价的位置已经不多了。
很显然,抛开小米品牌亲民的形象不谈,以小米SU7配置卖20万以上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甚至要不是极星和阿维塔的主动官降6万,小米SU7定价30万以上也是合理的。
但奈何市场瞬息万变,30万以上的高合停产后,市场甩卖价格来到了19.9万。
极星和阿维塔官降6万以后,都将价格压至20万区间,几乎所有豪华纯电轿车全部萎缩至30万以下,那么小米无论如何都不会幻想3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了。
更要命的是,极星是已经被国际认可的豪华品牌,虽然在中国卖得不好,但它有高定价权的底气。
而阿维塔则是被国内认可的鸿蒙高端车型,玩儿噱头和科技感,至少在视觉上远超小米SU7。
而小米品牌无论怎样塑造,都不会逃脱它当年的立足之本,不是“为发烧而生”,而是横扫手机领域,将价格打下来,让DS宝宝们都能买得起。
残酷的说,如今内卷严重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根本就不缺小米汽车,甚至都多余,市场唯一期待小米的理由,就是低价高配,成为内卷的领头羊。
那么小米SU7到底如何定价,才能翻过极星、阿维塔、高合这三座大山呢?
毕竟堆料摆在这里,今天的小米跟当年的1999小米手机已经不同了。现在是港股上市公司,想要赔本卖车,雷军一个人说了不算。
但市场又不允许它定高价,那么小米SU7就剩下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刹车付费模式”。
刹车付费:通常指的是一项服务或功能的使用权需要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来获得。
比如奔驰的后轮转向功能、宝马的座椅加热功能,亦或是是很多智能汽车的智能大屏功能都可以付费获得。
而小米汽车从时间上看,硬件调整的时间已经不够了,从软件下手的时间还是非常充足的。
比如它的800V高压快充功能,也许可以通过付费方式激活,毕竟不是所有人都需要10分钟快充,大多数时间还是在家里的慢充。
此外它的澎湃OS智驾系统,也有充足的付费空间,对于大多数上下班通勤的用户来说,高速公路的自动驾驶功能并不常用,可以拆分出来单独付费。
还有他的代客泊车功能,很显然是噱头,拥有这个功能的车很多,但很少有人真的去用,不如单独付费。
再有就是2.78秒的百公里加速,虽然从入门到顶配,原本就不是所有SU7都拥有如此澎湃的能力,但即使是入门级的5秒多加速也是非常冗余的。
无论配备的是哪款电机,小米汽车都可以将电机极限转速进行付费激活,如同汽油车的“弹射功能”,一般人用不到,不如隐藏起来卖给有需要的人。
这样看来小米SU7的卖点几乎都可以单独付费,但失去这些卖点,小米SU7似乎就没亮点了?
不然,小米SU7的造型是无法磨灭的卖点,毕竟是比保时捷还像911的小米SU7,不少用户还是非常喜欢的。而且就算是基础智能设施,拥有小米手机的用户,也可以享受到足够的智能服务。
最主要的是,将所有的黑科技分门别类地进行“付费处理”,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并没有影响,还得到了实惠的价格。
但如果将技能点满,也许价格可以冲到40万区间,这样也可以给小米股东一个交代。
所以我怀疑小米汽车在3月28日的上市发布会上,会给出一个“拆着卖”的定价策略,入门级车只是避开了9.9万、14.9万、19.9万这三个数字,但20万以内应该是必然的。
没准给出一个所有功能都被封闭的裸车价格15.5万,我相信一定会卖疯了的,而技能点满卖到35.5万也就没人吐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