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IT之家5月27日的报道,外媒Insider-gaming披露了一桩有关游戏《命运2》外挂泛滥的新闻。报道指出,游戏开发商Bungie已将外挂提供商PhoenixDigital告上法庭,指控其违反了服务条款。据称,这起案件在短短几天内便迅速结束,陪审团做出了有利于Bungie的裁决,并责令PhoenixDigital支付6.3万美元的赔偿金(大约合人民币45.7万元)。Bungie声称,为了打击各种外挂,他们在《命运2》游戏中投入了数百万美元。因此,尽管PhoenixDigital被判支付的6.3万美元在经济上相对较小,对于Bungie来说更多是象征性的胜利。
PhoenixDigital表示他们将提出上诉,理由是Bungie对他们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了非法访问。但由于《命运2》的服务条款中规定Bungie有权利采取某些手段来检测用户是否使用作弊软件,外界普遍认为PhoenixDigital很可能无法成功上诉。
微软这几年来的大型收购,谁告诉我
美国科技博客网站Silicon Alley Insider(SAI)今天刊登文章,对微软多年以来的15起大型收购进行了总结。
截至目前,微软规模最大的一起并购交易为收购美国网络广告公司 aQuantive,交易额为60亿美元。
或许收购网《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及该报纸旗下博客网站AllThingsD此前援引知情人士的表述称,微软已经完成对Skype的收购,交易额为85亿美元。
知情人士还透露,微软即将正式对外宣布上述消息。
络电话公司Skype,将创下微软收购交易额的新记录。
SAI 表示,如果上述传闻属实,则收购Skype将成为自微软创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交易。
SAI并不看好该交易,并认为微软出价过高,原因是微软自身已开发了 网络电话产品,且采用了与Skype不同的技术。
SAI认为,除Skype品牌知名度很高外,微软并不能从该交易中获取实质利益。
当然,或许微软是看中了 Skype的庞大用户群。
SAI还认为,纵观微软多年以来的大型收购活动,其中不少就属于“疯狂之举”,原因是微软付出大笔资金后,却没有获得预期结果。
以下为SAI所总结微软历年进行的15起重大并购活动(不含Skype,以收购规模大小排序) 1、 美国网络广告软件开发商和服务商aQuantiv 交易额:60亿美元 2007 年期间,在谷歌收购美国网络广告公司DoubleClick之后,微软也出手收购aQuantiv。
当时有报道称,雅虎也有意收购aQuantiv。
然而 微软收购aQuantiv后,对后者的业务整合工作却并不顺利。
aQuantiv原高管层多数已从微软离职,其中包括aQuantiv前CEO布赖恩·麦 克安德鲁斯(Brian McAndrews)于2008年底离职。
虽然微软此前将部分aQuantiv技术用于自家广告平台中,但却将aQuantiv大部分原有技术弃之不用。
2009年8月,微软还将原隶属于aQuantiv的网络广告代理公司Razorfish出售给广告巨头WPP,交易额为5.3亿美元。
2、财务软件开发商Navision 交易额:14.5亿美元 Navision 为丹麦财务和商业管理软件开发商,2002年被微软收购。
微软当时收购Navision的目的是:加强微软商业解决方案部门的实力,尤其是提高微软该业务 在欧洲市场的影响力。
微软曾于2001年收购另一家财务软件开发商Great Plains。
在这两起业务相似的并购中,仅仅最初由Navision开发的Axapta软件套装取得了市场成功,而微软整个商业解决方案部门的实力并没 有明显提高。
3、设计和制图软件开发商Visio 交易额:13亿美元 微软于1999年收购Visio。
应该说该交易已经取得了实际成果:时至今日,微软每次发布Office办公套件,都会同时销售Visio软件及其升级产品。
业界人士预计,Visio业务每年可为微软带来数亿美元收入。
4、企业搜索服务商FAST 交易额:12亿美元 微软于2008年初收购总部位于挪威的企业搜索服务商FAST。
收购完成后,FAST业务被并入微软SharePoint企业服务器产品业务部门,并成为该部门的重要力量。
5、财务软件开发商Great Plains 交易额:9.4亿美元 2000 年12月,微软宣布了收购Great Plains的计划,称交易额为11亿美元。
后来有报道称,该交易实际交易额为9.4亿美元。
微软收购Great Plains后,将其组建为微软商业解决方案部门(后又更名为“Dynamics部门”)。
微软曾预计,其商业解决方案部门每年销售额可达100亿美元, 实际上目前该部门年销售额仅为10亿美元左右,且收入主要还是依赖微软自家开发的Dynamics CRM产品。
6、自动语音技术开发商TellMe 交易额:8亿美元以上(外界传闻) Tellme主要从事自动语音技术开发,其大型客户包括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无线等。
微软收购Tellme后,已将后者技术整合到微软体感游戏设备Kinect等产品当中。
7、移动软件开发商和服务商Danger 交易额:5亿美元(外界估算) 微 软于2008年初收购Danger,目的是提高微软移动业务的实力。
但该收购却导致了微软内部产品开发的冲突:原Danger团队被指定从事Kin手机开 发,另一个独立的团队则从事Windows Phone 7手机平台开发。
Kin手机发布后市场反响平平,随后微软宣布不再从事该产品的后续开发。
8、德国互联网公司Greenfield Online 交易额:4.86亿美元 微软于2008年收购Greenfield Online,后者旗下拥有购物比较网站Ciao。
目前Ciao仍保持独立运营地位。
2010年期间,Ciao联合其他数家欧洲网站向欧盟投诉,称谷歌搜索服务涉嫌市场垄断,随后欧盟就此对谷歌展开调查。
9、早期网络电视服务商WebTV 交易额:4.25亿美元 微 软于1997年收购WebTV。
当时微软等科技巨头认为,公众愿意使用电视机接入互联网。
但微软收购WebTV后,相关产品的销量很低。
后来微软将 WebTV品牌更名为MSN TV,但此举仍不凑效。
数年前微软关闭了MSN TV业务,而将精力专注于更为成功的Xbox游戏机业务上面。
10、网络电子邮件服务商Hotmail 交易额:4亿到5亿美元之间(外界估算) 微软于1998年收购Hotmail。
尽管微软目前仍对外提供Hotmail服务,但承认该业务实际处于“不赔不赚”状态,该服务主要目的,是用于拉动微软必应搜索及Office 365网络办公服务等业务的流量。
11、英国游戏开发商Rare 交易额:3.75亿美元 微软于2002年收购Rare。
该收购也可视为成功之举。
Rare此前负责为微软Kinect设备开发游戏,而Kinect已成为微软销量较高的业务之一。
12、早期付费搜索公司LinkExchange 交易额:2.65亿美元 微软于1998年收购LinkExchange。
然而微软在MSN搜索服务中启用LinkExchange技术数月后,就将LinkExchange业务予以关闭,原因是微软担心该服务将损及公司显示广告业务。
现在看来,微软当时确实犯了大错误。
13、游戏内置广告技术开发商Massive 交易额:2.8亿美元(外界估算) 微软于2006年收购Massive,但游戏内置广告业务一直没有任何起色,导致微软去年关闭了Massive业务部门。
14、虚拟会议服务商Placeware 交易额:2亿美元(外界估算) 微软于2003年收购Placeware ,将在此基础上组建了Live Meeting部门。
微软此前宣布,将于明年逐步放弃Live Meeting服务,而专注于做好Office 365服务中的Lync Online业务。
15、个人对个人协作软件开发商Groove 交易额:1.71亿美元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曾透露,当初微软之所以收购Groove,主要原因是看上了后者高管雷·奥兹(Ray Ozzie),奥兹后来取代盖茨出任微软首席架构师一职。
2001年Groove共获得1.5亿美元投资,其中5100万美元来自微软。
2005年,微软出资1.2亿美元收购了Groove其余股份。
奥兹去年 10月宣布了离职计划,并向微软所有员工发送了一份严重警告备忘录,以提醒微软员工需紧跟技术发展潮流。
最成功交易:收购游戏软件开发商Bungie 交易额:2000万美元到4000万美元之间(外界估算) 微软于2000年收购Bungie,后者为微软Xbox游戏机开发了《Halo》等知名游戏,Xbox游戏机业务市场规模也因此迅速增长。
SAI指出,除上述大型收购活动外,微软在1990年代末期和2000年代初期,还从事过大量投资活动,其中包括投资电信业和有线电视业,投资对象包括电信运营商AT&T(投资额为50亿美元)、有线电视服务商康卡斯特(Comcast,投资额为10亿美元)等。
SAI 认为,由于微软多数大型收购活动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过去数年中,微软对于再次进行大型收购活动的态度较为谨慎。
如2010年期间,微软仅进行了三起 小型并购,收购目标皆为小型私有公司。
如果微软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的传闻属实,则微软将打破其收购交易额的历史记录。
房地产档案管理软件有哪些呢?
你好,档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丰富的信息资源。
伴随人类实践活动的发展,档案作为集服务性、政治机要性和科学性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在当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管理的各个部门。
而档案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已经严重阻碍了档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公司用档案管理软件是必须的,现在市面上很多软件都有这些功能吧,不过我们公司用的是管理123,公司觉得还不错的,系统提供的多种报表、统计图表,可以帮助人事主管通过不同的查询条件查看人员信息、生日汇总、合同异 动等,实现系统智能化操作。
而且人事部门的工作一般都是日常性的而且是比较繁杂的,大量重复性工作很容易导致员工工作没有新鲜感。
使用人事管理系统可以让繁杂的工作电子化管理,提高人事部门员工的工作效率。
呵呵,蛮不错的,这软件还能使用一个月,满意才付费。
建议你先可以去搜索 管理123了解下,
HALO的问题
该作开发商Bungie在接受《EDGE》杂志的采访时称:
“我们正从每个角落榨取一切可用资源,CPU、GPU、内存,力求使《致远星》在观感上全面超越《Halo 3》”,该作创意指导Marcus Lehto称。
“我们正竭尽所能,反复锤炼,每次都能使我们找到改进余地。”
Bungie还强调了该作在AI设计上的精妙之处,玩家会发现与高度脚本化的《神秘海域》及《使命的召唤》相比,重复游戏的乐趣要大得多。
“AI系统无懈可击,还有那一直不受重视的物理效应模拟。很多人并未在意游戏体验与现实存在多大差异,可每样事物都要参照实际情况,没有任何一处可以马虎。”
“朝房间里扔一颗手雷,其后效应要通过物理计算全盘模拟;即便扔到开阔地也能看见疣猪车被炸上天,地图另一边的人也会被干掉。这些幕后工作极其困难极其复杂,但它是构成游戏的根基,其效果令人赏心悦目,但那艰深的机理一向不为人知。”
“与高度脚本化的《神秘海域》相比,Halo游戏所能带来的好处就是其黏着性,单机任务玩上许多遍也不厌倦,因为每次都赋予玩家不同的游戏体验。多人模式也同样如此,其流行周期以年计数。”
另外,BioWare的Zeschuk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Mass Effect 2》的DLC分为免费及付费两种,前者凭借Cerberus Network免费提供;后者要通过BioWare或Xbox Live平台单另购买。
最后,Rockstar在网上举办的问答环节中针对玩家提出的《基·托尼野史》独占问题作答道:
“我们深知此类问题经常被提及,大家放心,我们了解PS3用户玩不到GTA最新作品的苦楚,Rockstar庄严承诺,今年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好好款待PS3用户,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