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T之家5月11日的报道,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一项召回计划。该计划涉及部分进口Taycan系列电动汽车,这些车辆是在2020年1月7日至2023年12月15日期间生产的。据公告显示,该批召回范围内的部分车辆可能存在高压动力电池模组内部短路的风险,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池模组热失控,增加起火风险。
![]()
为确保消费者安全,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将授权经销商对召回范围内的车辆高压动力电池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公司将提供免费更换问题电池模组的服务,以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公司还建议用户在召回措施实施之前,将充电电量限制在80%以内,以降低潜在风险的可能性。
汽车着火的应急措施有哪些
当汽车发生撞车、翻车事故后,或汽车保养、加油不慎等引发汽车着火时,驾驶员应沉着冷静处理,避免更大事故的发生,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对自己轿车的灭火器的位置及取下方式应很熟悉,平时也应对灭火器的状况进行检查并定期更换,以免酿成大事故。
(1)当汽车发生火灾后,驾驶员应立即切断汽车油源,同时关闭点火开关,并带走车上的易燃物,如打火机等,然后迅速取出灭火器,拉开保险销,对着火源压下手柄进行灭火。
如果火势太猛无法扑灭,应迅速设法离开。
(2)当汽车着火,驾驶室门打不开时,应迅速从风窗玻璃处离开。
当火焰逼近又无法躲避时,应用身体猛压火焰使之变小或熄灭。
(3)逃离火场时要注意保护裸露在外面的皮肤,切勿张嘴呼吸或高声呐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
(4)穿着化纤面料的衣服时,不要接近火源,因化纤面料是易燃品。
一旦衣服着火,应及早脱掉,避免烧伤皮肤。
(5)如果车辆燃油着火,切勿用拍打的方法灭火,也不要用水灭火,只能用砂土、棉被、篷布等蒙盖隔绝空气,压灭火焰。
(6)如果车场着火,或起火车辆周围还有汽车时,应迅速疏散其他车辆,或将着火车辆开出撤离后再设法灭火。
以上就是关于汽车着火应该如何处理 汽车着火的应急措施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汽车自燃如何索赔
但是汽车质量良莠不齐,就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今天一个客户打电话来,说自己的车在告诉上自燃了,虽然给车上了自燃险,但保险公司玩太极,说汽车质量有问题,让客户去找销售商。
销售商也不甘示弱,说只有保险公司赔偿一定数额,车主再加一点,愿意更换一辆新车。
车主不愿意了,问我怎么办。
什么是自燃险? 先说自燃险,即车辆附加自燃损失险,在保险期间内,保险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因本车电路、线路、油路、供油系统、货物自身发生问题、机动车运转摩擦起火引起火灾,造成保险车辆的损失,以及被保险人在发生本保险事故时,为减少保险车辆损失所支出的必要合理的施救费用,保险人负责赔偿。
尽管大多数车辆投保了车险,但多是第三者责任险、车损险、盗抢险,基本上没有附加自燃险,即使是我们成说的“全险”也不包括自燃险,目前保险公司的车损险主险中,自燃是除外责任,必须另行投保自燃险。
自燃险怎么赔偿? 保险赔偿 (一)被保险人向保险人索赔时,应提供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火灾原因证明。
(二)部分损失的,在保险金额以内按保险车辆的实际损失计算赔偿; (三)全部损失的,在保险金额以内按出险时保险车辆实际价值计算赔偿; (四)施救费用在保险金额内按实际支出计算赔偿; (五)本附加险每次赔偿均实行20%的绝对免赔率。
自燃险的保险金额一般由投保人和保险公司按保险车辆的实际价值协商确定,保费并不高,而在汽车发生自燃后,保险公司将根据车辆损坏程度进行赔偿。
保险公司并非对所有投保自燃险的汽车都实行全赔。
如果投保人车辆全部发生损失,可以在保险金额范围内进行理赔;如果只是部分损失,则在保险金额内按实际修理费用计算赔偿,施救费用也是在保险金额内按实际支出计算赔偿。
投保自燃险后,发生自燃必须拨打119报火警,要有火警的出警证明才可理赔。
另外从保险公司的绝对免赔率中可以看出,每次事故的赔偿仅为损失的80%,呵呵,无奈吧。
保险责任的免除对下列原因及状态下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一)不明原因产生的火灾; (二)自燃仅造成电器、线路、供油系统的损失; (三)因人工直接供油、高温烘烤等违反车辆安全操作规则造成的损失; (四)在修理期间或被扣押期间; (五)保险车辆改装或加装的设备引起的火灾; (六)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违法行为造成保险车辆的损失; (七)车辆无档案或与档案不符的; (八)未按政府规定进行年度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 能否向销售商和生产商索赔? 理论上讲当然是没有问题呵呵,但是司法实践中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对于原告方来说就有些压力了呵呵。
因此建议投保自燃险的车主首选保险公司,实在没办法了再选销售商和生产商吧。
能够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车主说自从车子自燃后自己就精神恍惚,问能否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如果人身没有受到伤害,则精神损害赔偿比较难得到支持。
如果受到伤害,那么这个问题两方面说,违约之诉:起诉汽车质量问题告生产商违约的,不能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侵权之诉:起诉产品侵权的倒是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