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为何阿里撤回菜鸟

人工智能1年前发布 admin
25 0 0

本文详细分析了阿里巴巴集团撤回旗下物流集团菜鸟的港股IPO申请,并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文章指出,阿里巴巴在资料过期的最后一天做出了这一决定,主要是基于资本市场低迷和缺乏流动性的考虑,认为继续推进这样的资本市场交易没有意义,并无法实现股东实现价值的目标。此举也导致了阿里近一年的子集团拆分上市计划几乎全部遇挫。文章还提到,阿里在过去一年面临来自竞争对手如拼多多、抖音等的持续竞争和市场挑战,而精力被内部事务分散的阿里在中国零售业务方面面临增长困境。

IPO-为何阿里撤回菜鸟

文章还介绍了阿里集团主席、菜鸟集团董事长蔡崇信的表态,表示撤回菜鸟IPO可以帮助阿里更好地在电商领域获胜,并强调菜鸟应该专注于与阿里电商深度融合、打赢电商之战,而不是分散注意力于IPO。蔡崇信还提到了阿里的组织重组计划,包括革新管理团队以提高业务竞争力、通过资本管理提高股东价值回报等要素,但也指出目前资本市场无法实现子公司的价值释放。

IPO-为何阿里撤回菜鸟

最后,文章提到了为了减少菜鸟撤回IPO对公司的不利影响,阿里将向菜鸟少数股东和员工收购股份,并介绍了收购计划的具体内容。虽然国际数字商业集团的融资计划尚未开始,但阿里表示已经在组织变革和资本管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综合来看,文章分析了阿里巴巴集团此次撤回IPO的原因和决定背后的考量,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菜鸟职级对标阿里集团吗

不对标。

根据查询知了好学得知,菜鸟员工不属于阿里编制,所以菜鸟职级不对标阿里集团。

菜鸟裹裹是中通、韵达、申通、圆通、百世、德邦快递公司一起的。

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后实际控制权在谁手上?

还是在马云手里面,软银跟雅虎虽然股份比较多,但马云选择在美国上市就是为了避免管理层控制权落入他人手中.阿里巴巴采用的是二元股权结构,以小控大,为了避免股东干扰,公司管理团队可以不因股份大小在运营制度上受大股东影响,阿里之所以放弃在香港上市就是因为香港要求同股同权,不允许拥有大部分股权的股东不能制定运营制度。

再者,根据阿里巴巴与雅虎2012年达成的协议,阿里巴巴有权在IPO之际回购雅虎持有的剩余24%股份的二分之一,即12%。

但回购前提是阿里巴巴需要在2015年12月之前完成上市。

_ 揭秘阿里巴巴的掌控权在谁的手里? _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内部有很多股东,而其中比较大股东就有软银,而软银的大老板大家也不会陌生,那就是孙正义,于是有很多人会说马云是在替孙正义打工,其实不然,那么阿里的实际掌控权在谁的手里呢?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_ _ 1、先来说说阿里巴巴的控制权。

_ 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晚登陆纽交所,开盘报92.7美元,较发行价大涨36.32%。

总市值高达2314亿美元。

阿里此次IPO发行价为每股68美元,是此前预定发行价区间的上限,融资218亿美元。

若行使超配权,阿里巴巴IPO融资约250亿美元。

_ 阿里IPO招股书中信_ 诚然,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是软银和雅虎。

_ 这其中过程,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

但是股份多不代表就可以控制公司。

_ 美股上市是允许AB股双层架构的,像网络、京东都是AB股模式。

刘强东和李彦宏虽然拥有少量的股份,但是确有对公司的绝对控制权。

AB股模式,简单说就是两种不同的股票,对应不同的投票权,比如A股对应1个投票权,B股对应10个投票权,那么一个人拥有上市后公司10%的股份,假如说都是B股,那么TA就有100个投票权,而其他股东合计只有90个投票权,所以TA虽然只占10%的股份,但是却拥有一票否决权。

_ 不过阿里不是采用AB股模式,阿里是设计了一套合伙人制度。

_ 简单点说就是公司董事会成员大部分都由阿里合伙人选出,软银有权提名一个,雅虎有权提名一个,(但是软银和雅虎是有股份限制的,低于一定的股份就没有提名权了),其他是独立非执行董事。

_ 阿里上市后,董事会席位共有9个,合伙人选出四个,软银提名一个(一般就是孙正义),雅虎退出,其他为独立非执行董事。

这个董事有前特首董建华,阿里BtoB在香港上市时的独立董事。

而且合伙人有权利增加2名董事会成员,也就是6名,也就是完全控制公司了。

_ 所以,阿里的控制权就是合伙人控制董事会,董事会控制公司,大股东允许每人提名一个(给予参政议政的权力,哈哈)。

_ 所以说,合伙人听谁的?那还不是马云了。

马云如果去世了,那么有可能就是张勇这个CEO了。

阿里就变成了一个和苹果公司类似的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大集团,而不是一家私人企业,但是毫无疑问,阿里始终都是掌控在中国人手里的,是一家优秀的国际化的中国上市公司。

_ 2、再来说说阿里巴巴为外国人赚钱这个话题。

_ 阿里巴巴确实赚了很多钱,阿里在上个季度就赚了174亿人民币,预计2017全年能赚个六七百亿人民币。

_ 但是上市公司赚的钱是按股份比例分了吗?_ 很多没有炒股的人多有误解。

上市公司赚的利润不是一定要分的,因为上市公司可能要进行再投资扩张,而且至少得维持他的现金流吧!你把钱都抽走了,公司关门大吉?_ 上市公司的重大决策都是董事会决定的。

阿里的董事会,上面咱们也提到了,是合伙人控制的,所以赚的利润分不分是马云、张勇等阿里的高管决定的,而不是所谓的大股东、股民。

_ 查询分红记录,发现阿里从2014年上市至今,一次也没有分红。

_ 不但没有分红,阿里还借钱,之前借过一次,这几天也传阿里又要借70亿美元。

_ 当然了,借是要还的。

有利息。

但是这跟分红可扯不上关系。

分红是直接给人家的,借是借谁都有利息,无法避免。

_ 不过阿里“白拿”过一次钱。

阿里是在美国上市的,他发行股份,咱们可以想见,大多都是美国股民。

阿里IPO募集资金250亿美元,也就是大多都是从这些美国股民手中无偿拿走的。

250亿美元,按今天的汇率,折合人民币1651亿人民币。

如果阿里开始分红了,每年分红30亿,那也要分红55年。

也就是说他要把这些钱都吐出来,那也至少需要几十年时间。

而且,如果阿里需要融资,增发股票,那毫无疑问,又是从股民手里拿钱。

_ 这种事,其实A股常见,A股很多上市公司不分红,有的从上市开始十几二十年都没分红,效益好不分,效益不好也不分,还不断地增发股票从股民手里拿钱。

_ 那么,为什么阿里不分红,股民为什么还抢着买阿里的股票呢?_ 阿里是个成长型的企业,上个季度,阿里营收都增长61%,净利润暴增146%,如此高的增长,放在初创企业都不一定有。

人家在高增长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投资,不分红也情有可原啊。

而且股民倒卖股票都赚一大笔钱了,谁还不抢着买。

_ 有些人可能会说软银当初投资赚了几千倍。

_ 首先应该搞清楚,软银这是赚谁的?软银当初的投资,换到的是股票,股票如果卖出,那是别的股民买的,大部分都是美国股民买了吧。

所以,这跟阿里其实没多大关系,软银赚的钱,那是股民给的,并不是阿里给的。

_ 3、最后再来说说什么电商危害实体经济。

_ 先说说阿里的主要业务。

_ 阿里巴巴,这是阿里最早进行的业务,是进行供应、采购的网站,是商家对商家的,也就是B to B,这部分业务曾经分拆在香港上市。

但是后来退市了,2014年,阿里巴巴所有业务整体在美国上市。

_ 然后是淘宝,这是专做平台的,C to C,是第三方卖家对消费者,淘宝只是一个平台。

个人也可以开网店。

_ 再然后是天猫。

天猫是做B to C的,也就是跟京东类似,不过没有自营,也就是一个品牌电商的平台。

_ 其他像阿里云、菜鸟等就不介绍了。

_ 看这些业务,大家也就看出来了,一、阿里是不生产的,平台上的假货都不是阿里生产的。

二、阿里也不负责销售,也不运营网店,也不负责售后,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一个渠道,它只收租金。

_ 那么淘宝那么多假货,到底谁的责任最大?假货多,说明中国本身生产的假货就很多,即使没有淘宝,这些假货也会通过各种其他渠道流通到市场上(不过可能由于阿里平台的存在,刺激了假货的生产?)。

为什么生产假货那么多? 那还不是监管缺失,法律放纵!你怪一个平台,有道理吗?当然了,淘宝确实该负一些责任,毕竟他就相当于中介。

但是不能全怪淘宝,罪魁祸首是有关部门打假不力。

_ 其次,什么是实体经济?租个店面卖东西?在万达广场租个店面卖东西?这些实体店对经济的贡献有多大?难道就是为了创造就业?显然,这些促进商品流通的实体店贡献并不大。

他们是商品流通的一个渠道,受线上电商影响,受房价影响(店铺租金变高),不得不面临亏损倒闭。

作为替换的是,工厂通过电商,直接流通商品。

或是批发给个人,个人通过电商售卖,或是渠道上转移线上。

只是变通了一下渠道而已,没有了实体店,商品就不流通了?商品流通变得更自由,更高效,更定制化而已。

_ 电商不是中国独创,有了网络,就已经有了电商诞生的可能,亚马逊是走在前列的先行者,阿里只是后来的追赶者。

如果没有马云,中国的电商市场也只会被亚马逊和eBay占领,到时候,你们就去骂亚马逊和eBay?有用吗?_ 此外,电商的崛起,虽然对实体店形成了巨大冲击,但是方便了购物,促进了个人电商的发展,促进了快递业的繁荣,谁能说的清是危害大还是益处大?不过电商并没有对制造业形成冲击。

制造业是基础,虽然制造业占经济的比重不如服务业,但是制造业是最重要的。

要说什么让制造业利润微薄,工厂接连倒闭,那毫无疑问是房价!楼市调控前,上市公司发布业绩,辛辛苦苦干半年,不如在北上广深买套房,还有比这更荒唐的吗?

阿里巴巴增持菜鸟

阿里巴巴相信大家都会认识的,毕竟现在阿里巴巴经营着多项业务,而且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为马云。

目前消息更是指出阿里巴巴增持菜鸟了,阿里砸下233亿元去增持菜鸟了,菜鸟其他现有股东也参与了新一轮融资。

如今菜鸟估值大幅提升了,相信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目前阿里已经增持菜鸟了,而菜鸟的股价再次引起关注了。

阿里通过增资和购买老股的方式,投入人民币233亿元,其对菜鸟的持股比例也从约51%增至约63%,来了解一下!本次交易在“天猫双11”前宣布完成,这被认为是阿里在向市场传递“对于新消费和快递物流行业增长前景预判”的积极信号。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物流是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的核心要素,也是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最佳服务、高效推进新零售战略的保障。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全球市场,菜鸟发挥数智技术优势,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我们坚定支持菜鸟的持续发展,以期为整个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创造更大的化学反应,同时也助力推动物流行业的数字化进程。

”菜鸟成立6年来,正是中国快递业务量高速发展、快递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6年。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中国快递业务量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快递包裹市场的一半以上。

2010年以来,快递年复合增长率达46.9%,预计2019年全年快递量超过600亿件。

2017年9月,阿里巴巴增资菜鸟53亿元,持有菜鸟股权比例从47%增至51%,彼时还宣布未来5年将继续投入1000亿元。

2018年,张勇亲自担任菜鸟董事长。

同年5月,阿里联手菜鸟向中通快递投资13.8亿美元,持股约10%。

2019年3月,阿里又以46.6亿元的价格收购申通快递14.6%的股份,4个月后又通过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签订协议,进一步获得购股选择权。

再加上此前参与投资的百世物流、圆通速递,物流行业已成为阿里继新零售之后最舍得花钱的投资领域。

随着资本层面的加持,菜鸟作为物流基础网络与快递公司之间的合作也进一步升级。

其中,与“四通一达”等快递公司共同合作的菜鸟裹裹、菜鸟驿站等面向消费者的服务,今年实现了逾100%的高速增长。

今年“双11”前,“四通一达”还联合菜鸟首次公开承诺,长三角经济圈26个城市互发的快件72小时必达。

这也是“双11”历史上首次有快递公司敢于在“世界级物流洪峰”当中承诺包裹配送时效。

据悉,新一轮融资后,菜鸟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物流行业数字升级;打造智慧供应链,服务商家降本增效;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物流骨干网,服务好全球中小企业全球卖、全球运。

早在2017年融资时,菜鸟的估值就已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有接近菜鸟内部人士透露,本轮融资对菜鸟的估值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快递公司的下一波红利才刚刚开始。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认为,快递公司与菜鸟的关系已经超越了具体的业务合作,深度的互相认同来自对中国数字经济和快递物流业未来趋势的一致判断:未来包裹体量巨大,需要全网协同,而以技术为底色,才能高效应对。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