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应该怎么卷?
今年,如果问如今中国汽车界最热的话题是什么?回答一定是价格战或者叫卷。价格卷、产品卷、技术卷、配置卷、营销卷、服务卷;新能源汽车卷、传统燃油车卷、自主品牌卷、合资品牌卷、外资品牌卷、进口车卷;去年卷了一年,今年接着卷;国内还没卷完,国外已感到阵阵寒意,美国指责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欧盟扬言要限制。这个话题,还卷到了中央电视台。
4月22日,央视财经高端访谈《对话》节目,以产业内卷,怎么卷出真水平为题,邀请三位传统车企老兵: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刘亦功,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和两位汽车业权威专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一起走进了演播室。不妨一起听听他们的看法。
大浪淘沙是必经之路
从2023年1月6日,特斯拉宣布中国产Model3/Y创历史新低的大降价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的卷声,一浪高过一浪:3月东风系购车优惠季席卷全国,12月比亚迪冠军车秦、汉带头年底冲销量,再到今年春节过后第二个工作日——2月19日,比亚迪秦PLUS荣耀版、驱逐舰05荣耀版超低价上市,4月22日,特斯拉全系车型降价14000元。这场连续卷了16个月的价格战,至今没见收兵的迹象。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乘用车降价规模超去年全年六成,相当于2022年的降价总规模。其中2月有27款车型降价,3月有37款车型降价,降价的主力是自主与新势力品牌的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与以往最低价相比,3月降幅最大的纯电达22.2%,降幅最大的插混达30.8%。主动、被动参战的几乎囊括中国境内所有车企,惨烈程度空前。
当年,吉利也是以造车新势力身份杀入汽车业的。安聪慧对那时的卷记忆犹新。他说,在传统汽车时代也有这样一个阶段,很多造家电的、造手机的、造酒的都进入了汽车行业,竞争很激烈,吉利的车卖3.99万元,夏利的车就卖3.89万元。他肯定地说,新能源汽车时代一定也会有这个经历。其实,早在五年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就预见到了今天要发生的事。2018年9月,在2018第二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致辞时,陈清泰就提醒新能源车企:未来有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2020年政府补贴终止(后延至2022年),那时造车新势力已经大举进入,外资企业、合资企业也纷纷发力,产品的品质、品位、品牌和价格等市场因素将决定消费者的取舍,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边缘化,并购、重组的事例会增加。第二个时间节点是最迟到2025年,电动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燃油车,市场的力量将推动消费转型,向电动化倾斜,燃油车与电动车此消彼涨,传统车企面临更大压力。企业应当对此进行研判,制定和调整战略,迎接大浪淘沙的竞争。今天的事印证了陈清泰当年的判断,大浪淘沙的日子如期而至。
良币驱逐了劣币
这场卷最突出的特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接二连三的降价。来自汽车之家的数据显示,2023年,入门级宝马1系官方指导价20.58万-24.99万元,市场售价降到13.88万-16.74万元;奔驰A级官方指导价21.48万-27.22万元,市场售价降到14.68万-21.22万元;奥迪A3官方指导价20.31万-25.13万元,市场售价降到14.72-18.22万元。用二十万左右买奔驰、宝马、奥迪,这事以往中国消费者连想都不会去想。然而三位车企老总并不认为这场卷是坏事,而说它起到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效能。朱华荣说,新能源汽车还处在非稳态竞争过程中,价格战是产业初期的正常现象,会加速良币驱逐劣币的进程,让行业回到最佳的价值竞争良性状态。吴志新拿出一组惊人数据,证明今天的卷将给明天送去的成果:目前,全国有2935家具有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023年我国共生产了3000万辆汽车,平均每个企业生产1万辆车。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