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感谢IT之家网友肖战割割提供的线索!据5月25日IT之家报道,对于大数据存储公司而言,磁带存储技术一直未曾消失。专业磁带公司LTO(由HPE、IBM和昆腾组成)宣布,2022年磁带存储产品出货量增长了0.5%,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再次印证了磁带存储在数据存储市场中的重要性。
虽然磁带存储在现代技术面前显得有些过时,但却是一种极其可靠的数据备份方式。对于那些需要长期保留数据的企业和用户而言,磁带存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目前,LTO技术已经发展到第九代,即LTO-9,传输速度达到1000MB/s。富士胶片推出的磁带可存储高达45TB的数据,远超一般商用硬盘的容量。这表明,磁带存储并未被市场淘汰,反而持续不断地更新迭代,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过去几年中,有人声称磁带存储技术将逐渐被淘汰,但大部分业界观点认为这是耸人听闻的言论。事实上,磁带存储一直是市场上重要的备份手段,因为它能够更长期、更安全地保存数据,且价格相对较低。我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指出,如果用磁带替代磁盘进行冷数据存储,100年内10PB的存储成本可降低73%。
![]()
数字磁带存储成本低廉,存储密度高。与硬盘相比,磁带更经济、更节能、寿命更长,可达50年。大型企业通常使用专业磁带机和专用磁带进行数据冷备份。这种存储方式的寿命通常长于机械硬盘,且随着数据量增大,磁带存储的性价比也会更高。
未来十年磁带存储会占据主导吗?
未来十年主流存储:磁带的逆袭在数据爆炸的时代,海量信息对存储和处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IBM大中华区CTO谢东预言,尽管面临新兴技术的冲击,磁带将在未来十年持续担当主流存储角色,其年增长量将达到惊人的30%。
相比之下,硬盘的增长速度仅为10%。
磁带,这个自1963年诞生的“老将”,虽然已淡出大众视野,但其生命力却并未衰退。
经过六七十年的演进,磁带如今因其在大容量数据长期存储上的优势而备受青睐。
不仅价格亲民,而且耐用性极强,数据保存期限可长达30至50年。
谢东强调,全球许多数据中心都依赖磁带备份,据估计,这一比例高达70%至80%,这使得IBM与惠普、希捷合作推出的线性磁带开放协议(LTO-8)成为了行业领导者。
同时,为了满足冷数据与热数据的不同需求,IBM正探索闪存与磁带结合的FLAPE技术,以适应未来存储需求的多样性。
IBM与索尼的合作更是突破了存储技术的边界,他们共同创造了在一平方英寸面积上存储2010亿比特未压缩数据的记录,展现了磁带存储密度的惊人潜力。
希捷的预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数据总量为33ZB,预计到2025年将激增至175ZB,这无疑突显了磁带在海量数据存储中的重要角色。
在未来存储格局中,磁带虽低调但实力不容小觑。
都说固态硬盘寿命短,那么有谁把使用寿命用完了吗?
固态硬盘寿命等于总容量乘以可写入次数除以写入数据总量,固态硬盘寿命主要是由擦写次数,容量决定的,而不同容量以及不同颗粒,擦写次数也不是不同的。
所以在固态盘时代,因闪存颗粒的寿命有限,全盘擦除一次便会减少固态盘的部分寿命,通过牺牲寿命进行没有多少提升的全盘性能维护,实际上是十分不合算,也是没有意义的。还有固态硬盘在设计中,已经有能够自主整理碎片文件的Trim机制,因此,将固盘做为系统盘,减少数据的写入、擦除的次数,会有助于延长固态盘的使用时间。
固态硬盘的主要用处还是当做系统盘,以提高计算机的整体工作性能为主。也就是说,固态盘仅用作系统盘,机械盘作为数据文件资料的存储盘,是提高固态盘寿命的明智之选。一方面,大容量的固态盘在价格上,相较于成熟的机械盘没有任何优势,单位容量价格上机械盘几乎仅为固态盘的五到十分之一;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闪存颗粒的固定寿命,让数据的存储始终存在隐患,以及固态盘几乎无法实现数据恢复的特性。避免固态盘进行大规模存储,而仅仅作为系统盘,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大规模文件的读写和存储带来的,对闪存颗粒的寿命影响。保持固态盘纯净度,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能够提高固态盘的使用寿命的。
至于有谁能将固态盘使用寿命用完,这个是谁都不敢去冒险,毕竟数据文件的安全为第一。
为什么IBM说磁带将是未来十年的主流存储?
5G、AI、IoT、自动驾驶……无数随时产生着海量数据,对于存储和处理都提出了极高的需求。IBM大中华区CTO谢东近日提出,磁带在未来十年仍将是主流存储媒介,其容量将会每年增长30%,而传统硬盘的增幅只有10%。
磁带诞生于1963年,已经离开了大多数人的视线,但其实它并没有消失,反而十分活跃。
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和演变,磁带如今尤其适合大容量数据持久存储,因为它们不仅比硬盘便宜,而且寿命更长,可以安全保存数据长达30-50年。
谢东指出,很多数据中心都使用磁带备份数据,估计在全球这个比例高达70-80%,为此,IBM与惠普、希捷联合打造了线性磁带开放协议,已经成为磁带技术的领导者,如今演化到了LTO-8版本。
同时,为了满足冷数据、热数据的不同需求,未来也需要新的存储架构,比如IBM就正在考虑闪存与磁带混合的FLAPE技术。
IBM还与索尼联合打破了磁带存储密度记录,在一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存储了2010亿比特未压缩数据。
另据希捷估计,2017年全球数据容量为33ZB,预计到2025年可达175ZB,八年间增长增长超过4倍。
近日IBM大中华区CTO谢东也提出,磁带在未来十年仍将是主流存储媒介,其容量将会每年增长30%,而传统硬盘的增幅只有10%。磁带诞生于1963年,已经离开了大多数人的视线,但其实它并没有消失,反而十分活跃。
经过五六十年的发展和演变,磁带如今尤其适合大容量数据持久存储,因为它们不仅比硬盘便宜,而且寿命更长,可以安全保存数据长达30-50年。
谢东指出,很多数据中心都使用磁带备份数据,估计在全球这个比例高达70-80%,为此,IBM与惠普、希捷联合打造了线性磁带开放协议(LTO),已经成为磁带技术的领导者,如今演化到了LTO-8版本。
同时,为了满足冷数据、热数据的不同需求,未来也需要新的存储架构,比如IBM就正在考虑闪存与磁带混合的FLAPE技术。
IBM还与索尼联合打破了磁带存储密度记录,在一平方英寸的面积上存储了2010亿比特未压缩数据。
另据希捷估计,2017年全球数据容量为33ZB,预计到2025年可达175ZB,八年间增长增长超过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