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根据IT之家5月16日消息,Linux内核创建者LinusTorvalds在构建Arm Linux时最初使用Apple Silicon MacBook Air笔记本,然而最新消息显示他转而使用更强大的Ampere AArch64系统。Torvalds最初在编译构建Linux内核时使用英特尔硬件,随后将AMDRyzen Threadripper工作站作为主系统,直至2022年才转向使用苹果M2 MacBook Air,并于该笔记本上发布了Linux Kernel 5.19。在Linux 6.9的更新日志中,Torvalds感谢Ampere提供的更强大的arm64机器,表示现在编译arm64的次数几乎和x86-64一样多。他还指出他的M2笔记本更像是用于“每周测试构建”,而不是“持续构建”。
基于ARM平台的LINUX系统的DHCP client问题。
Network packet filtering这个是包过滤模块,可能是基于安全性考虑。
不是必选的built-in是编译到内核模块,直接在init_call中初始化module是编译成*文件,独立于内核,可在启动后insmod加入内核
嵌入式LINUX
我最近在做一个项目,用的嵌入式Linux,但也是初学者。
嵌入式linux开发有以下几个步骤。
1.在Linux系统下搭建ARM-Linux交叉编译环境,这样你在PC上编译的程序才能在arm上运行。
我是在ubuntu8.04下搭建的,直接用arm-linux-gcc解压,再写环境变量就可以了。
还可以自己编译,但很复杂。
2.移植Bootloader启动程序。
主要有vivi和uboot两种,下载源代码,配置,编译就可以了。
产生的bin文件用JTAG下载到开发板。
3.移植Linux内核。
内核包含了最基本的系统任务和最常用的驱动。
2.6版的内核已经支持arm,所以可以下载内核源代码,直接在交叉编译环境中编译,只要配置时进行相应选择就可以了。
编译后有一个文件,用bootloader的串口下载功能下载到开发板上。
4.移植文件系统,可以用busybox这个工具来完成。
也产生一个文件,串口下载。
5.编写应用程序,编译后可以用NFS共享给嵌入式linux,运行测试。
自己买一个板子是必须的,然后根据说明书来尝试上面的过程,成功之后就会学到很多知识了。
最好是在做一个项目,这样可以学得快一些。
欢迎交流~~
linux交叉编译ARM内核问题,急!!
编译器的问题,更换交叉编译链即可另外编译内核推荐使用使用make bzImage 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在编译之前请先配置内核make menuconfig ARCH=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