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T之家5月23日消息报道,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开芯院)在2024年5月21日举行的线上会议上发布了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片上互联网络(NoC)IP,代号为温榆河。这一重要突破标志着开芯院在推动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技术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据介绍,NoC是数据中心服务器芯片的核心基础IP,目前全球仅有ARM提供该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RISC-V处理器核的应用。开芯院历经18个月的紧张开发,成功完成了支持64核互联的NoC IP的开发和验证工作。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可以交付给企业进行评估,进一步助推了RISC-V生态的发展。通过这一成就,开芯院可以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器CPU芯片所需的关键基础IP,包括香山高性能处理器核和温榆河大规模片上互联网络。这也是全球首个基于开源项目实现数据中心服务器CPU芯片构建的案例。
这次发布会吸引了来自全国20余家RISC-V芯片企业约100位工程师参加。根据IT之家的查询,为了促进RISC-V生态的发展,一批中国企业和研究单位于2021年12月6日共同成立了开芯院。该机构旨在加速融合RISC-V创新与产业链,力争在2025年初步构建起开源芯片技术体系,并在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RISC-V产业生态中心。目前,开芯院官网上仅公布了有关香山处理器核的信息,而温榆河的相关信息尚未发布。
![]()
![]()
![]()
![]()
![]()
![]()
![]()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香山RISC-V开源处理器的主要负责人包云岗表示,根据2024年4月25日的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的重要成果,第三代香山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核展示出了全球领先的性能水平。包云岗透露,中国科研人员还在开发开源DDR控制器,这将为未来的芯片技术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嵌入式的芯片都有什么?
有人会有疑问,在当今世界中INTER和AMD两大IC寡头几乎在全球垄断的情况下,相当于奔腾2的龙芯和中芯国际0.18微米的制造工艺,是否能产生足够的市场价值。
这里有个概念需要区分,在物理芯片领域主要分成两块,一块是通用芯片,也就是常说的PC芯片;另一块是嵌入式芯片。
在通用芯片领域,的确基本被INTER和AMD两大厂商垄断,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衰退,PC的需求趋向于饱和,通用芯片的市场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从今年INTER和AMD的赢利报告中可以清楚的体现。
但是在另一个IC领域——嵌入式芯片市场,风景却这边独好。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嵌入式芯片相对于通用芯片来说是功能相对单一化的芯片。
它几乎出现在目前所有电器产品之中,小到一个手机,大到一架飞机,其中有几块到数十万块芯片,可以说现代社会的物质基础是建立在小小的嵌入式芯片之上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新产品对嵌入式芯片数量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对嵌入式芯片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相对于PC芯片每年几亿的需求量而言,嵌入式芯片需求量已经可以用天文数字形容了。
这个市场其实正处于发展阶段,目前还没有哪个厂商处于绝对垄断的地位。
就上述国内的两个芯片企业神州龙芯和中芯国际来说,其产品的主要定位就是嵌入式芯片。
中芯国际的0.18微米工艺虽不是最先进的,但在嵌入式芯片领域,正是目前市场的主流。
而对于龙芯,用中科院计算所负责人的话说,龙芯有着如低能耗等嵌入式芯片的特点,在通用芯片里它相当于奔腾2的水平,但在嵌入式芯片中,就相当于奔腾4的水平了。
从这点来看,龙芯的技术起步不低。
通过资本和技术的结合,国内生产的低成本和较高的技术起点,使龙芯的市场价值不可低估。
同时,当以神州龙芯和中芯国际为代表的民族IC产业和资本结合的时候,无论其自身的投资价值还是概念的投机价值都将有所显现。
从语文的角度上讲,通用的反义词是专用不是嵌入式。
所谓嵌入式CPU是指安装在不是计算机的路由器、手机、电视机、汽车等设备上的CPU芯片,而装在PC机、笔记本、工作站、服务器上的CPU一般称为通用CPU,因为它能执行各种各样的程序。
嵌入式是CPU的一种应用,一般只要求运行某种确定的程序,很多场合的嵌入式应用都要求低功耗,特别是像手机、PDA这类手持移动设备,低功耗意味着充一次电可运行更长时间,因此,低功耗应用追求更高的MIPS/W(每瓦每秒百万指令),而不是MIPS数。
好的嵌入式芯片,如IBM PowerPC750FX每瓦的MIPS数比Intel P4(2.4G)高10倍,但从芯片的指令系统和体系结构而言,所谓通用CPU和嵌入式CPU并没有本质区别。
不论是通用CPU还是嵌入式CPU,只要是低档产品都容易做而高档产品都难做。
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谓嵌入式芯片五花八门,但大都采用通用的CPU核,如MIPS核、ARM核等,从这个意义上讲,通用CPU和嵌入式CPU技术上是完全相通的,不存在只能选其一的问题。
给一个网站你参考
如何评价《中国研成ARM构架处理器 打败英特尔顶级芯片》
首先,CPU作为通用处理器,性能绝不仅仅是靠整数和浮点运算能力来衡量的,否则7年前的HD4870显卡凭借几十倍的浮点能力早就秒掉INTEL的CPU了。
其次,这个U靠接近4倍的核心数量实现了和INTEL顶级CPU相似的多核整数分数,应该是为服务器的高并发访问做准备的。
但是在这方面INTEL的堆核心解决方案显然更加成熟。
比如我们HP的MoonShot服务器,单台最大可以支持2280个X86核心。
最后,现在PC Server领域还是X86占绝对主流,生态圈的优势在那里摆着,ARM联合一众巨头拱了这么多年都没怎么拱进来,这个飞腾公司看起来弱弱的样子,估计也难当大任。
这些国家背景的企业虽然能拿出看上去很厉害的东西,但总是过不了多久就销声匿迹。
比如之前的新岸线,在大家都苦逼的用0.8G单核A8的2010年,就拿出了2.0G双核A9,性能直接达到了当时旗舰的5倍,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华为芯片是国产的吗
华为芯片工厂不建在中国,却要建在英国,这是为啥?这些原因很关键